水產品—急需加強的冷鏈”物流行業
改革開放以來。其中向日、美、韓和歐盟市場的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82%以上。出口的水產品中。凍魚及魚片名列出口量第一位。水產品生產、加工和出口對“冷鏈”物流,中國逐步形成以出口為導向的水產品生產、加工體系。目前向150個國家(地區)出口水產品。深加工產品出口額占第一位。包括冷凍、冷藏和冷運的技術設備等要求都很嚴格。特別是要求魚類即捕撈即冷凍,以保證其新鮮和質量,克服上岸后再冷凍魚產品已變質的問題。另外,水產品深加工無菌化的特點,需要包裝容器和包裝環境保持無菌化。然而,中國水產品無菌包裝儲藏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較存在較大差距。此外,水產品捕撈船舶陳舊,冷凍冷藏設施落后,冷藏運輸能力不足,冷藏運輸費用較高等,都很不適應水產業發展和水產品出口貿易的需要,加強這一薄弱環節勢在必須。
冷飲行業—需要不斷擴大“冷鏈”物流系統
但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卻很大。例如美國人均冷飲消費量已達40公斤,中國的36.4倍。懸殊的差距表明中國冷飲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,與此相應的冷飲“冷鏈”物流發展前景也十分廣闊。然而要清醒看到目前中國國內冷飲業進入微利時代,平均銷售利潤率居整個食品行業的末位,導致行業內市場競爭十分激烈。這為發展“冷鏈”物流系統提供了機遇。另外,中國超市和大賣場經營鮮活品的數量越來越大,品種越來越多,消費者在超市購置鮮活食品的比重也日益上升,致使冷凍冷藏食品成為超市一個重要利潤源。建立和健全冷飲行業“冷鏈”物流系統,實現細化運作,降低物流成本,通過現代“冷鏈”物流提高效益和增加利潤大有希望。消費的季節性差異逐步消失。目前國內人均消費量僅為1.1kg,然而。其規模在不斷擴大。 冷飲行業是中國一個廣大的消費市場。與世界1.3公斤的人均消費量只差0.2公斤。
肉制品行業—對“冷鏈”物流需求將經久不衰
多年來。其主要原因包括:一是肉制品是廣大居民日用生活品。肉類消費量不斷增加。據預測2010年全國肉類(含豬、牛、羊和禽肉)需求量將達到8306萬噸,居民對冷鮮肉、分割肉及其延伸制品的需求量迅增。且是重要蛋白食品。隨著人口增長。其肉類延伸制品將由目前的250萬噸增長到2010年的1300萬噸,人均約10公斤。二是肉制品行業集中度較高。目前主要集中于擁有豐富資源優勢和獨特區位優勢的山東、河南兩省。山東省肉類加工企業162家,河南139家。兩者合計占全國肉制品銷售總額的比重高達60%三是進入新世紀以來,居民肉類消費發生了明顯的結構變化,呈現新的發展趨勢:從冷凍肉變化到熱鮮肉,再從熱鮮肉轉變到冷鮮肉,形成了熱鮮肉廣天下,冷凍肉爭天下,冷鮮肉甲天下”局面。四是肉制品行業發展勢頭旺盛。2006年,全國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01億元,同比增長21.53%利潤率上升。與此相應,肉制品“冷鏈”物流進入持續增長期。